找到相关内容43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徐恒志:书简节录

    境界了。这时即禅即净,非禅非净,也可名为念实相佛。(答辽宁曲居士)  欣知仁者能以随息念佛法门持之以恒,实很难得。此法既可调息,又可调心,心身两利。根据愚之体会,上座念佛时,如能够两手结‘法界定印’,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5042867.html
  • 慧律法师著:清心语录(二)

    501~600则  ◆世间人以‘有’,来享受生灭法的人天福报;菩萨以‘无’,来享受不生不灭,戒、定、慧的喜悦。  ◆你现在的起心动念,决定了你的行为,而你现在的行为,也影响到了你的将来。  ◆诚心和气,胜于调息观心。  ◆‘忍耐’,是医治忧烦苦恼的仙丹妙方。  ◆痛苦与欢乐,像黑暗与光明,相互交替,只有知道怎样使自己适应它们,并能聪明的逢凶化吉之人,才懂得怎样生活。  ◆除自己之外,想去寻找罪恶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3042923.html
  • 楞伽禅的“藉教悟宗”思想研究

    方法所作的具体规定、解释,可以看到他所谓“凝住壁观”,并不是指那种静坐与调息的烦琐禅法,而是指安心、发行、顺物、方便这一大乘安心之法所摄含的全部内容。这种“理”、“行”互释互证,“理”中有“行”,“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243196.html
  • 禅宗北宗及其禅法

    方便,远离愦闹,住闲静处,调身调息,跏趺宴然,舌拄上颚,心住一境。”   据以上所述,神秀、普寂一系的北宗禅法的基本要点是:(1)重视坐禅,在禅定中“观心”、&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2543522.html
  • 宁玛派概要

    无相有分别、无分别二种智(68)(《知识总汇》中605-608页)。   三种续部在修念诵观想的同时,也有风息瑜伽。下三续所修法只是调息收心,使息及分别心(70)不向外流散,摄持于内则可除去耽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243865.html
  • 天台宗概略

    需要调秘五事:一.调食;二.调眠;三.调身;四.调息;五.调心;这即是第四调五事。五事调和,进一步更积极而坚实地策进修行五法,于甚深法门发起好乐热意和勇猛精进的愿力。念,即认识不乱,正确判断的巧慧,而...

    菩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3744041.html
  • 格言联璧

    。悟至理以明心。 宠辱不惊。肝木自宁。动静以敬。心火自定。饮食有节。脾土不泄。调息寡言。肺金自全。恬淡寡欲。肾水自足。 道生于安静。德生于卑退。福生于清俭。命生于和畅。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。人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244284.html
  • 佛法何以成为目前西方发展最快的宗教

    愈来愈大的漏洞时,佛法却没有这方面的困扰。  【理性与朴素】  佛法不谈玄说妙,讲一些不着边际、天外天的神话故事。其理性与朴素,提供一些极平实,又切己可行的调心、调息,对治身心烦恼等方法,每一个人都可实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644671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历史源流

    除了宣扬教理以外,唯一特点,就是曾显示了许多神通,不但使石勒信仰而减少杀机,同时也使很多人相率信服不已。并且他又传授佛学的修证方法,提倡安般守意(安静、调息、守意入定)的禅定法门,使人们在相信佛教学理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145122.html
  • 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

    道者而言,经由数、随、止之系念调心,仍是相当重要的功夫,就此而言,历代禅师仍给予相当肯定,至天台智者所提倡圆顿止观,基本上仍以调息作为修圆顿止观之前方便。  佛法与世间法之最大差别,在于观慧,须有智慧...46,页549上~555下。[86] 数息摄心是就二十五前方便之“调息”而言。至于《摩诃止观》所论述的圆顿法门,是任举一法皆是不可思议境,如观心不可思议(一念三千),观息亦然。[87] 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745815.html